You are here

香港史研究者施其樂牧師(1918-2008)

紀念施其樂牧師專號
高添強
Year: 
2008
Issue: 
51
Page: 
2-3
Full Text Download (PDF): 
Full Text: 

  剛在3月於澳門度過其九十歲生日的一代香港史研究者施其樂牧師(The Rev. Carl T. Smith),不幸於4月7日在當地鏡湖醫院病逝。對這位半生在香港工作和研究的前輩來說,能活到這把年紀,大概不算憾事。然而筆者對這位良師益友、也是 香港史巨人的離去,失落之情仍不免油然而生。
 
  筆者以「一代」和「巨人」來形容施牧師,絕非言過其詞,他為香港史所付出的貢獻,可說前無古人,雖然不能說一定後無來者,不過要超越他的成就,看來相當不 容易。令筆者深感敬佩的,是他的研究基本上沒有學術機構支持,四十多年來施牧師孜孜不倦翻閱數之不盡的資料、撰寫文章,都是源自他對香港早年社會的好奇, 這份好奇和堅持,大概讓不少專業史學者汗顏吧。
 
  施牧師於191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戴頓(Dayton)市出生,大學畢業後進神學院修讀,後加入美國一個差會,於1960年在耶魯大學學習廣東話數個月之 後,隨即獲派往香港傳教。抵港後,施牧師先在差會位於屯門的神學院任教,一年後轉往崇基神學院,並在該學院工作至1983年始告退休。
 
  根據施牧師的回憶,當他在神學院開始任教基督教在華(包括香港)歷史時,發現當時的資料只限於傳教士以及他們所作的事工,對華人教徒的情況與處境,幾乎一 片空白,這對理解早年教會工作實質幫助不大。為理解早年香港的情況,他開始從各種資料入手,希望從中梳理一些早期教會與華人關係的脈絡,自此施牧師便與香 港史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施牧師開始研究香港早期發展之時,本地史在學界的研究可說完全不成氣候(其實到今天也好不了多少,長期以來我們對很多重要的題目仍一知半解甚至毫無頭 緒,如早期的華人生活、英國接收「新界」遇到的武裝抵抗、「三年零八個月」等),當時一些華人學者大都沉醉在南宋宗室在香港落難的一幕,對香港的近代發展 不聞不問;西方學者只把眼光放在新界的大族上;在大學教授香港史的講師則從一些英國殖民地部的檔案以殖民者的眼光撰寫本地歷史,在這類著作中,華人除了三 數位如何東(其實是混血兒)、何啟、孫中山等人物稍稍提及外,其他一概沒名沒姓,什麼面目也沒有。相對於此,施牧師則從檔案和文獻,包括他有機會翻閱的官 方報告、憲報通告、田土廳紀錄、地圖、立法局會議記錄、港督與倫敦的通信等,加上其他如中、英文報章、教會檔案、私人通信,甚至遺囑及訃聞等,以及實地考 察,把香港不同的發展面貌包括地區歷史、毫不起眼的人物、華人組織等,以生動的形象呈現出來。與當時流行的香港史著作不同,在他的文章中,管治者從來不在 顯眼的位置;被認為在香港的發展「舉足輕重」的英商,在施牧師的文章中,也沒有多少的位置。事實上,當我們漸漸認識華人在香港歷史的地位時,這些英商的歷 史定位很可能將被修正。
 
  在數十年的研究中,施牧師共抄下了十多萬張以人物為中心的資料卡,這些資料卡今天已成為研究香港歷史的一大寶庫。1以數量來說,由於參考的史料繁複,施牧 師撰寫的文章並不算多,不過其中不少卻屬開創性的題材,把過往官方記錄式的香港史研究方法帶進新的領域,為後進的研究者提出全新的角度閱讀香港的歷史發 展,這也是他對香港史研究的一大貢獻。施牧師撰寫過的題材包括過往甚少學者注意的「涉外婦人」(protected women)、華人基督徒以及他們與教會的關係、少數族裔、遺囑研究等;此外,他更以田土廳的檔案,把地區歷史重構起來,這都是以往學界聞所未聞的。 可 能由於施牧師不是「正途」出身,更不是史學博士,本地史學界對其一直相當冷淡,很少與其交流香港歷史發展的問題,誠為可惜。十多年前,曾有一本有關香港史 學研究的專著出版,編者對施牧師甚至隻字不提,筆者希望這只是編者無心之失﹗對於學術上的成就,施牧師終於在三年前得到認可,獲得一個榮譽博士的學位,不 過這卻不是由本地的大學所頒發,而是隔鄰澳門的一所院校。對一位半生以香港為家,以理解香港歷史發展為己任的的研究者來說,這是何等的諷刺,或許,本地的 大學對頒授榮譽學位有其特殊的要求吧。
 
  多年來,不少學界人士往往以史料不足為由,而最常見的說法是戰時散佚,把香港史的研究特別是對早年華人社會的理解說成困難重重,不過從施牧師的研究成果來 看,這全都是托辭!可以說,從施牧師的時候開始,香港史的研究已進入了新的階段。讀者若要對香港歷史有新的認識,大可參考施牧師的兩本論文集 ︰Chinese Christians: Elites, Middlemen, and the Church in Hong Kong(華人基督徙︰精英、中間人與香港教會),以及A Sense of History: Studies in the Socialand Urban History of Hong Kong(歷史的意識︰香港社會與都市歷史的研究);此外,施牧師的文章亦散見於一些學報,包括《景風》、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會刊等。

註釋
1 香港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收藏了這些資料卡的複印本供研究者查閱使用。

Fieldwork and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