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年份:
2012
卷:
10
期數:
1
頁數:
87-122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明、清王朝持續將「府、州、縣」體制向雲南西南部推進的過程,在1880年代與東南亞的殖民地化遭遇。邊疆族群關係和政治秩序的轉變需要配合國家體制的轉變,地方民眾更需要因應緬甸的殖民地化,調整和改變其長久維持的農業生產方式,參與市場經濟。在中緬、中老劃界過程中,原先族群關係糾葛、地理邊界模糊的邊疆領域,也在國家及其代理人的推動下納入到民國的體制中。這一過程與民族國家觀念和民族主義的興起相呼應,邊疆族群政治因而成為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另一類策源地與國家轉變的中心。這一轉變與彭錕、石玉清、柯樹勳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所扮演的國家代理人角色是分不開的,他們不但參與了民族國家的建構,亦成為促成邊界綫與新的邊疆社會關係形成的重要社會力量。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