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鄉里香火」與邊疆社會—清代以來瀾滄江流域猛土司信仰的生成路徑和泛眾化

回族的祖先記憶與禮儀標識專號
王春橋
年份: 
2022
卷: 
20
期數: 
1
頁數: 
99-126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三藩之亂」後,清朝為恢復在瀾滄江流域的社會統冶秩序,表明正朔,開始順應地方社會傳統,主動創造、移植、挪用和杜撰明末被殺土司猛廷瑞的歴史敘事,立祠祭祀,納入與城隍同等的官方祀典,使猛土司信仰合法化。此後,歷經近三百年,猛土司信仰由官祀向俗祀、民祀和巫祀轉變,成了瀾滄江流域的鄉里香火。猛土司信仰的生成路徑和泛眾化,不僅使清朝的正統意識形態和國家話語滲透進雲南邊地社會傳統之中,而且使雲南邊地社會的歴史記憶和地方話語通過鄉土志、傳說、廟宇和儀式等方式保留在鄉里香火中,一直存續至今。這既是清朝鞏固邊地統治和重建邊地秩序的體現,亦是地方社會追求自我身份認同和話語權的結果,其背後隱藏著一套國家政治框架和國家禮儀系統在雲南邊地山鄉社會演變的機制。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