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義山墓冊中的海外華人社會史—英屬馬來亞雪蘭莪巴生福建義山硏究(1920-1950年代)

論文
江柏焯
年份: 
2022
卷: 
20
期數: 
2
頁數: 
125-157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Klang)坐落於馬來半島西側中部,東距吉隆坡約35公里,是雪州的皇城,亦為巴生河谷的港口城市。19世紀起,隨著錫礦業的迅速擴張,加上樹膠產業的蓬勃發展,巴生地位變得重要。1901 年9 月巴生港開港,吸引了大量福建、廣東和印度淡米爾為主的移民,他們從事勞動工作丶駁船航運或商業活動。1904年,巴生福建公所成立,以聯絡同鄉及為成員謀福利。1901 年,洪宜樹捐獻中路口樹膠園一段,闢為義山,初由永春公司(公所)管理,後來成為福建公塚。福建會館保存了自1921 年起,福建義山的墓冊資料,以華文與英文記錄卒者的姓名、祖籍地丶年紀、死亡原因、住所、婚姻狀況、家庭成員等訊息,是瞭解巴生福建社群的珍貴社會史材料。

義山(公塚、義塚、義莊)是海外華人社會處理移民喪葬的公共事務、移民社會共同體建構的過程、社群政治的自治機制、也是具有在地特徵的文化景觀。本研究以英屬馬來亞時期的雪蘭莪州巴生福建社群為例,探討義山作為一種具有社群政治與文化景觀意義的公共領域建構的動態過程。首先探討巴生福建會館在當地如何成為華人移民社會的整合機制,以及瞭解其於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進而以福建義山田野調査資料及墓冊材料,深入分析討論巴生福建社群的社會結構變遷與社群政治。最後,本文探究東南亞華人會館與義山作為一個機構(機制)而呈現的兩個課題:整合生者的社群政治及處理亡者的文化景觀,並探討其歷史功能與象徵意義。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