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儀式」的多重意涵:清末時期福建泉州的危機、普度與地方士紳

論文
郭燁佳
年份: 
2021
卷: 
19
期數: 
2
頁數: 
93-128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光緒二十二年(1896), 福建泉州被兩種困境所侵擾,一是當地「時疫」頻發,導致民眾苦不堪言;二則恰逢甲午中日戰爭之後,臺灣被割讓的民族危機,又致地方士紳痛心疾首。民族危機所對應的「國破」,鼠疫肆虐所對應的「家亡」,使得一場應對危機的儀式—「泉郡承天萬緣普度」應時而生。解厄祛疫的傳統儀式,在清末的泉州社會常有出現,他們多屬於某個宗敎組織,或是個別社區自發舉辦的小範圍儀式。然而,此場普度則是一場由土紳發起,並同時包含着宗敎組織、官府、民眾和地域社區的全體性參與儀式。在「國破家亡」的雙重困境下,士紳渴望以過往緩解災禍的傳統儀式為名,輔之高層次宗敎組織的號召,而達到一個「泉郡五邑」地域聯合的最終結果。主事者通過傳統儀式的「實地展演」,以及儀式文獻所建構的「聯合設想」,試圖將自身的信念與想法傳遞至公眾。儀式之背後,既充溢着這些士紳的愛國情感表達,又隱匿着他們「立足於當地」的個人發展渴望。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