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年份:
2005
卷:
3
期數:
1
頁數:
1-29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本文以清代臺灣中部著名的熟番部落岸裡社為例,試圖說明不同的族群如何進行文化建構以強化土地的支配權。作者首先究明岸裡社之大甲溪南墾地的地權來源並非以往所認為的「政府∕皇帝賞賜」,而是來自於18世紀初政府鼓勵開墾荒地的規定。岸裡社從政府手中獲得龐大土地的勢力擴張,在雍正九年時導致了中部地區廣泛的熟番叛亂。這場長達一年的動亂和鎮壓徹底改變了中部地區的權力構造,並導致了地權紛爭的再次出現。
「政府∕皇帝賞賜」說是在18世紀末,當部落陷入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外部漢人的農墾壓力下,才逐漸被建構出來的。與此同時,漢人在面對熟番的訴訟抗爭以及國家保護熟番的政策立場,也開始將他們的地權來源建構在漢番婚姻關係、開墾有功(增加國家稅收)以及深獲皇帝讚賞之上。此外,熟番對於地權的建構也為地方官員所接受,並在司法審判中援引為判決之基礎。熟番地權來自於政府賞賜的說法,終於在19世紀後成為各方都能接受的定論。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