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年份:
2006
卷:
4
期數:
2
頁數:
1-36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姓氏」與「祖先」是本文用來思考雲南洱海地區社會結構模式的基本概念。這兩個概念也是地方社會在面對外來力量時的文化調節機制。本文檢視15世紀以前,西南王國南詔大理國 (752-1254) 的王權基礎、傳說結構及社會內在重組的過程,並且對其姓氏的意義及與之關連的祖先論述,提出解釋。筆者認為洱海地區的姓氏與祖先論述有以下幾個要點: (一) 姓氏是王權用以整合社群的政治符號,但依附在姓氏之下的祖先論述則表達不同社群的個別認同; (二) 南詔大理國透過佛教的阿育王 (Asóka) 與觀音傳說來增加姓氏的力量,並以此建立起一套容納不同社群的祖先於佛教的社會組織; (三) 在王權的建置過程中,男性祖先身居重要的僧職,進而成為後裔所要追溯的重要始祖,而女性祖先則是男性祖先獲得政治力量的重要來源。簡要來說,南詔大理國由不同社群所共同組成,名家大姓的姓氏組織成為貴族集團的表徵。男性始祖透過佛教治國下的在家僧制成為有法術的僧人,並通過與王室貴族女性聯姻,成為集政治貴族與宗教儀式專家為一體的身份集團;這樣,佛教王權維繫了社會階序的正當性與穩定性。
歷史人類學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