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瓦寺土司的祖源──一個對歷史、神話與鄉野傳說的邊緣研究

西南專號
王明珂
年份: 
2004
卷: 
2
期數: 
1
頁數: 
51-88
電子全文下載 (PDF格式): 
摘要: 

1929年春,年輕的邊疆調查者黎光明造訪岷江上游的瓦寺土司家族,這家族自明代以來歷代受中國之封。黎光明在文獻中得知這家族的英雄祖先「歷史」,同時這歷史也是土司所宣稱的家族史。另外從一位土司的弟弟口中,他得知有關本家族起源的一則「傳說」;幾個漢人移民弟兄,其一成為土司的祖先。稍晚幾年,另一位邊疆調查者馬長壽又在本地蒐集到一則有關土司祖源的「神話」;根據此說土司為瓊鳥卵生之子。於是在此時此地,此一家族內的三弟兄對於本家族祖源便有三種不同之說。

在本文中,我視此現象為一邊緣或邊界現象,相關祖源文本則為邊緣或邊界文本。分析這現象及文本,我認為它們是兩個歷史文化過程造成之邊緣產物。一是帶來「英雄祖先歷史心性」與相關文類如方志、族譜等的漢化過程,一是帶來「瓊鳥產卵為祖歷史心性」的藏化過程;兩者在清代民初時期匯集於岷江上游,而本地,因其特殊環境與人類生態,原來一直盛行着「弟兄祖先歷史心性」。夾在漢、藏文化之間,瓦寺家族不只擁有三種祖源歷史,而此三種歷史分屬三種歷史心性。

20世紀早期從事邊疆調查的中國學者,他們自身也是「英雄祖先歷史心性」之產物,因此他們相信瓦寺土司之祖源為一來自藏區的英雄,相信此說為真實歷史;相對的,土司祖源始於「幾弟兄」或「瓊鳥」之說,則被他們視為傳說或神話。他們的邊疆調查,他們對本地歷史與文化的再現式書寫與詮釋,事實上是華夏邊緣再造的工作,這也是近代中國國族建構工程的一部分。藉着歷史心性與文類概念,本文強調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之延續性基礎及其變遷。

歷史人類學學刊